
发布日期:2025-08-21 23:40 点击次数:140
文|微微笑了
01.
深夜里,你第101次问自己:
“这份工作,到底该不该辞?”
看着伴侣那张不耐烦的脸,你会纠结:
“这段婚姻,还要不要继续?”
我们习惯了用大脑对事情进行理性分析,权衡利弊。
辞职,要考虑房贷、家人的期待、下一份工作的风险。
离婚,要面对财产的分割、孩子的未来、社会的眼光。
我们拿出纸笔,试图用逻辑说服自己,找到那个“正确答案”。
可结果呢?
清单越长,内心越是撕扯。分析越透,人就越是内耗。
我们总以为深思熟虑是唯一的答案,但连乔布斯很早都已领悟:
“最重要的是,拥有跟随内心和直觉的勇气。你的内心与直觉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。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。”
然而,这种勇气我们似乎早已遗失。
直到我看到心理学家武志红《身体知道答案》的观点,瞬间醍醐灌顶。
原来,在人生最紧要的关头,真正的指南针,不是我们聪明绝顶的大脑,而是最诚实的身体。
说白了,做重大决定,需要一点“无脑”的勇气。
02.
你可能会疑惑:
为什么身心不能合一吗?
为什么我们活得那么拧巴?
对此,武志红一针见血地指出:
“一个只生活在头脑中的人,身体将逐渐干枯,情感变得简单而僵硬……
总之,他将生活在一个头脑所构建的囚笼中,感到无比孤独。”
这个“囚笼”,就是“身心撕裂”的牢笼。
你的大脑,是“社会化”的,装着无数的道理、规则和他人的眼光。
而你的身体,是“自我”的,储存着你最真实的感受。
关于工作:
很多年轻人坐在办公室,明明没干什么体力活,下班却感觉身体被掏空。
大脑告诉自己“我在努力拼搏”,但潜意识和身体知道,这份工作毫无意义,只是在消耗生命。表层意识与潜意识的分裂,让你越活越累。
关于关系:
当你和那个人待在一起,感受到的不是放松愉悦,而是紧张疲惫;当你连最基本的身体接触都下意识地抗拒。这就是身体在投“反对票”。
爱意会伪装,但身体的耗电感和排斥感,是骗不了人的。
当人过分压抑自己抗拒的情绪,身体就会代偿。
值得一提的是,心理学研究发现,癌症病人多有一个共同特点:
特别压抑自己某一方面的负面情绪。
这种持续的内在战争,才是导致我们焦虑、抑郁、甚至各种躯体化症状的元凶。
那么,破局点在哪?如何开始聆听?
哲学家吉利根提出三种智慧:身体的智慧,认知的智慧,场域的智慧。
而一切的起点,是先和你的身体连接。
武志红在书中也提到了两个极简却强大的方法:
一、当身体不舒服时,只是觉察它。
当你感到胃疼、头痛、胸闷时,不要立刻去分析“为什么”,也不要想象“会不会更糟”。
你就把注意力放在那个部位,静静地感受它,只是觉察,不加评判。
二、每天清晨,做一次身体扫描。
花15分钟,从脚到头,再从头到脚,细细觉察你的身体。
一开始,很多部位你可能毫无感觉,但坚持下去,你就能觉察到每一个细微之处的感受,重新成为身体的主人。
03.
看到这里,你可能会反驳:
“这也太‘唯心’了,太不负责任了!”
请理解,“无脑”地相信身体,不是让你变成一个冲动、不计后果的莽夫。
它的真正含义是:在你的决策天平上,给“身体感受”这一项,赋予最高的权重。
它不是让你放弃思考,而是让你在思考的终点,回归感受。
当所有的利弊分析都让你更加混乱时,请相信身体的直觉,它才是你内在最深处的声音,是你生命能量流动的方向。
一位来访者说,他妈妈常讲,他们家的人都是“你为我活着,我为你活着”。
这听起来无私,但真相却是:
我的灵魂没有在我身体的居所里,我却试着将我的灵魂放到你身体的居所里。这样的人,都没有真正为自己“活”过。
一个人最大的幸福,是“身心合一”。
从今天起,学着“无脑”一点。
把向外寻求答案的力气,收回来,向内感知自己。
这一次,别再用头脑思考,请用心和身体去感受。
你的新生,就从这场“身心合一”的觉醒开始。
如果你对人际关系、婚姻家庭问题感到迷茫,或者正因某事焦虑得头痛失眠,不知道如何走出人生困境,那么建议你读一读武志红老师的《身体知道答案》。
书中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,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真实故事深度剖析,指出我们的心是如何构建了自己的世界,为每一个身心疲惫的人指点迷津,被誉为“自我疗愈的宝典”。
面对人生想不透的问题,请听听你的身体怎么说。
你的身体远比想象中更爱你,内心常会自欺,身体永远是诚实的。
愿《身体知道答案》能带给你启发,读懂身体的暗语,活得自洽而幸福。
Powered by 众购彩票app下载软件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